OFweek总结:2011年中国LED产业十大事件

OFweek半导体照明网 中字

  3、国内首颗超百公斤蓝宝石晶体在江苏扬中问世

  今年6月28日,国内首颗超百公斤蓝宝石晶体在江苏扬中问世,长期制约我国LED产业发展的材料“瓶颈”将被彻底打破。

  这颗重达101.35公斤的蓝宝石晶体通体透明,外型成圆柱状,直径360毫米,高260毫米,是目前国内经人工技术能够生长的最大的蓝宝石晶体。

  蓝宝石晶体成长基板制造位于LED产业链的最前端,是投资最大,技术壁垒最高,附加值最高的环节,目前,国内市场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它的诞生,为我国快速增长的LED行业提供了优质材料,同时意味着我国蓝宝石晶体成长、基板制造市场长期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正在被打破,对完善LED产业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现场技术人员介绍,这颗超百公斤的蓝宝石晶体,是由江苏吉星新材料有限公司技术团队与美国、瑞士等外国专家联合研制,它是采用“原位生长、原位退火”的独特生长工艺技术制造,为质量上乘的蓝宝石单晶,该工艺解决了以往晶体生长品质不稳定、规格不大等众多难题。第一炉的试产成功,为今后规模化生产以及升级到更大尺寸的宝石提供了可能。

  4、LED荧光粉大考:稀土贵如金 每吨涨价1千万

  稀土不稀,却在1个月内每吨价格上涨超过1000万元。从“白菜价”到“白银价”, 稀土完美的演绎了涨价神话。以稀土为原材料的LED三基色荧光粉在三个月内由300元/公斤涨到1800元/公斤……疯狂的涨势不仅让业内人士为之咂舌,也让投机逐利者为之疯狂。

  由于稀土是荧光粉的重要原材料,而荧光灯、节能灯、LED器件封装中都要用到荧光粉,因此其价格上涨带来的连锁反应必将对相关行业带来较大的冲击。
   
  原材料涨价因素固然会把传统照明领域的大企业带入LED照明产业,同时也会驱动更多小企业投身LED市场。目前,半导体照明产业已面临企业多,规模小,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多数企业集中于市场低端,低水平重复竞争等问题,大量传统照明企业的加速进入,势必使竞争局面变得更加激烈。

  近年来传统照明企业大多开始投入LED照明产品的生产,只不过力度大小不一。但随着稀土等原材料价格的增高,传统照明产品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将使更多企业认识到向LED转型是大势所趋,有望加速这一进程。以稀土龙头企业包钢稀土为例,将在2015年提高稀土延伸产品比重到35%以上,稀土科技应用产品比重到15%以上;而中国五矿集团已在江西成立稀土发光材料研发中心,规模较小的湖南稀土金属研究院也与外资合作,发展稀土荧光粉及LED照明。在LED项目上,国内主要照明企业阳光照明宣布今年计划投入约10亿元发展其LED事业。日前阳光照明以123.76万元持有日本LIREN公司30.188%的股权,正是其向LED上游原材料布局的重要举措。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