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产业“催熟”背后隐藏的“四座山”

OFweek半导体照明网 中字

  从全球LED专利的演变进程看,我国LED专利的申请进程落后于日本、美国,错过了第1阶段的专利技术前期研发阶段和第2个阶段的专利技术培育孵化阶段,而直接进入了专利技术的产业化应用阶段。其所产生的影响是我国LED专利发展的不均衡。从专利类型上看,我国LED专利以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专利为主,发明型专利占比较低,其中国内LED实用型专利占比为59%,外观设计专利占比为15%,而LED发明专利占比仅为26%。

  我国LED专利主要集中于中下游领域,中游封装、下游应用环节的专利占申请总量的64%。其中LED应用申请量最大,约占专利总量的43%,LED封装占比约21%,外延及芯片占比分别为18%和17%,衬底占比约1%。外延方面,国内的量子阱以及缓冲层技术专利与国外存在量与质的差距。芯片方面,国内的芯片外形技术、表面粗糙化技术和衬底剥离与键合技术专利欠缺。封装方面,我国专利技术发展迅速,但基座材料专利和荧光材料专利与国外存在差距。特别是在关系到产业长远发展的关键技术环节,我国仍缺乏核心专利,如蓝光LED激发荧光粉发白光技术、图形衬底技术、LED芯片垂直结构技术、倒装封装技术以及脉冲宽度调制PMW电源驱动技术等。

  缺乏统一标准 行业面临“早衰”

  由于多数LED产品走五星建材批发的销售渠道,质检部门很难监管。质检部门套用普通照明的通用标准检查LED照明产品,很难过滤LED劣质产品。

  市场上产品鱼目混珠,劣质品伤害消费者信心。而面对数千亿元的巨大市场以及标准缺失、竞争混乱的现状,大陆22家科研机构、上市公司和龙头企业都正式签约成立LED照明“标准光元件联合研究联盟”。

  这22家单位包括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广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德豪润达、晶科电子等。

  由于缺少统一规范和标准,目前市场上LED照明应用产品种类繁多、性能各异、互换性差,给整个产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而LED照明标准光元件的研究联盟,拟解决LED照明产品中介软件接口不统一、互换性能差的难题。

  另一方面,在节能减排的压力下,从国家到地方都大力推动LED照明,预计2015年中国LED照明的产业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人民币。因此,各方都在抢占标准制订的先机。国家正在制订的LED照明标准主要针对终端产品的光源效果和安全。

  目前,广东企业占了全国LED市场份额的六成,广东省的LED企业超过3000家,从业人员超过50万人。2011年广东省LED产业的产值达到1500亿元人民币,已连续两年大幅增长,今年产值有望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增长30%。

  资金链紧绷 “跑路”时有发生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7月份以来,仅中山和深圳两地,就有5家LED企业倒闭。这些倒闭的企业又牵扯进了数百家供应商,从而使得负面影响呈波浪式向外扩散。

  最新倒闭的深圳雷星光电有限公司便是一家直接被欠款拖垮的企业。据记者了解,这家公司成立于2010年4月,在倒闭前有100万元的货款迟迟未能收回,而上游供应商却不断催款,导致资金链断裂。

  资金链问题已经引起了银行方面的高度警觉。有公开报道称,日前某大行的广东分行已经紧急通知下属支行机构,警示LED行业的风险。该分行认为,LED行业投资规模快速增长,产能过剩情况突出,系统性风险显现。

  在LED产业里,这样的债务关系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产生连锁反应。这种连锁反应首先表现在可能直接拖垮一家供应商。而连锁反应的影响还不止于此。比如,一家显示屏企业倒闭,那么它的供应商可能就会很紧张。该供应商除了找倒闭企业追回货款外,或许又会马上找其他企业或者客户要钱,造成其他企业也出现资金周转紧张问题。

  这条产业链本身就比较紧,一旦有一个地方断,其他的也可能会断。当大家紧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都没钱赚的时候,总会有人倒,一旦有人倒,就会有连锁反应。

  LED是一个牵涉到上游芯片、中游封装、下游应用等多个环节的系统工程,眼下各品牌竞相比拼价格,不过是LED照明抢占市场先机的一个手段。在前进的大路上,LED产业还需要解决标准的缺失和塑造核心竞争力等一系列问题。渠道战和价格战过后,LED产业应该步入大家期待已久的普及时代。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