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政府财政性科研经费连年大幅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总量达10298.4亿元,增长18.5%,总量居世界第三,投入强度在新兴发展国家中居领先地位。
然而,科研经费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科研效率低的现状令人担忧。
市场:国外忙创新国内在斗价格
这几年,中国制造在制造上能力的提升赢得了不少国际商机,但因为不尊重知识产权也常被人看不起。中国厂家缺乏对专利的保护和应用的有效实施,与西方对比,中方大部分是有意识抄袭;西方则是主动避免并有效利用专利的价值促进产品的创新与研发,同时实施专利授权,达到资源共享。
犹太人如果在一条商业街上做生意,如开设酒店,生意很好,其他犹太人发现后不会照样开酒店,他们会有意识地开设配套的其他服务,如饭店、酒吧、商店、零食店等等,因此整条街就会商业繁荣。
反观中国,同质化竞争非常激烈,我们提供了欧洲近7成以上的代工,但是利润却被自己的无序竞争、价格战拉低了,形成低利润的恶性循环,更顾不上创新和专利保护、维权了。
全球化的商业必须遵守国际的游戏规则,这个规则就是专利的申请与保护。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而专利就是对自身创新技术突破的一把保护伞。作为企业主,一直努力通过创新来积累自己的优势,但是在面对国内市场侵权泛滥的情形时也显得手足无措。
小编总结:国星光电副总经理李程曾表示:任何创新性的技术研发都有一定的风险,有的方案投入较大但最后不一定成功,或者不一定被市场广泛接受,这个是要企业付出较大的人财物及时间成本,这一块我们一是争取政府的资金扶持,也会借助各种资源、强化事前对市场的调研、技术的论证,减少走弯路的几率。另外,LED依然还有很多技术点需要去突破,去挖掘更多的应用领域,所以我们认为需要技术支持,但是一定要强化大家的知识产权意识。
小编认为李程总经理这段话说得很中肯,但同时小编认为,政府的扶持资金只能作为对企业研发专利鼓励,而不能作为企业研发的资金主体,因为有句话说得好:"拿自己的钱办事才愿意去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
中国要突破国外白光LED专利封锁,需要在实现的技术路线或关键材料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并且在追求专利数量的同时,我国企业应更关注专利的质量,特别是重要领域发明专利今后对于企业在市场份额谈判中意义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