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LED产业结构现状解析

OFweek半导体照明网 中字

  另一方面,随着国家禁止白炽灯销售、LED照明产品财政补贴等支持应用端的政策密集出台,以及照明终端产品价格的大幅下降,LED通用照明市场渗透率也有较快提升。这种变化在商业照明领域尤为突出,由于商业照明除照明需求外,更注重气氛的营造,而且对价格不敏感,同时用电时间长,投资回收期短,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因而成为目前国内LED照明渗透率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LED在汽车车灯和室内外装饰方面的应用逐步启动;交通灯市场随着大规模替换传统照明的结束将趋于稳定增长;景观照明市场增速有所放缓。

  国内LED上下游产业链结构

  在产业链方面,LED产业上游包括原材料和衬底、材料外延等环节,中游包括芯片制作、芯片切割、测试等环节,下游包括封装、应用等环节。目前我国LED产业集中在产业链下游,企业规模小,研发能力不强,企业众多,与国外技术水平差距较小,难以形成独特竞争力。

  国际市场产业链中,由于位于产业链中、上游的芯片制作及晶圆材料的制作由于技术难度较高,外加西方对中国的技术封锁,该领域的为美国、欧洲(主要是德国)及日本的企业所垄断,有少数台湾企业具备这个领域的核心技术,有竞争力的本土企业较少,特别是在大功率LED方面,几乎没有本土企业。

  在产业技术方面由于我国起步比较晚,产业技术比较落后。虽然相关资料显示我国LED的照明相关申请专利以排世界第二,大多都是在产业链下游的一些技术,不足以支撑大局。因为在LED生产的环节中,LED的外延片的生长,和芯片的制作才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它决定了整个LED产业水平。然而在外延片生长技术的人才全世界都十分缺乏,其关键技术主要被日本的日亚化学和丰田合成、美国的科锐(CREE)以及欧洲的飞利浦Lumileds照明和欧司朗五大厂商垄断。因此要想突破LED产业发展的瓶颈,国家也推出的"863"计划以及信息产业发展基金及时支持了国家外延设备,如外延炉和MOCVD设备的研发,以及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其次,在芯片的研制方面,我国目前已经研发了1W的功力LED芯片,其发光效率为301m-401m,最高可达47.51m/W,单个期间发射功率为150mW,最高可达189mW。南昌大学近年来开展在硅衬底上生长GaN外延材料研究,已研发的蓝光芯片发射功率达7mW~8mW,最好为9mW~10mW,芯片成品率为80%,功率LED芯片在350mA下发射功率为100mW~150mW,最好可达150mW。在500mA、1000小时通电试验下,蓝光的光衰小于5%。

  我国LED封装企业总体上以民营企业为主,从业人员年轻化,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企业增长较快,对外来产品、技术的模仿能力极强。企业注重短期效益,忽视品牌建设,缺乏长期的战略规划。位于下游的LED封装企业,60%分布在中国大陆地区,且有不断上市的趋势, 所以,中国大陆地区是名符其实的世界LED封装基地。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