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市场?LED企业发展八大“诟病”缠身

OFweek半导体照明网 中字

  5.“高大尚”,浮躁又不接地气

  LED行业变化历来很快,这些年有很多新模式出现,也有很多新概念冒出,也让不少企业一时兴起开始玩起“高大尚”,什么时髦企业就开始追求什么。从电商大潮到O2O模式,从家居快消到智能家居,从环保潮流再到安全概念,总之“高大尚”成了行业的新宠。但LED企业却又常常摸不清事情本质,常常忽略如何接消费者的地气。

  不是先锋,就是先烈,“高大尚”玩不好,企业多会成“先烈”。正是“天鹅”肉好吃,也看看自己是不是癞蛤蟆。如果不正视企业现状,甚至抛弃了”消费者“的供养,只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电商、O2O是大趋势,智能家居也有千亿市场,但“模式”还远未定型,“概念”还需落地,LED企业先修炼“内功”,完成企业整体改造,想要分享红利也是会“拆东墙补西墙”。而这些“高大尚”模式、概念背后,不仅仅是产品创新的竞争,更是“平台”、“资本”乃至“生态圈”的鏖战,是一种全新的竞争打法。LED企业既要积极拥抱新机遇,又要因地制宜学会接“地气”。切忌,远离“用户”群体搞“大而全”,背离企业现状搞“高大尚”,不然首先就会成为市场的“先烈”。

  同时也借用周鸿祎的话警醒诸位:

  “我早上刚骂了O2O这个词,从来没有一个消费者进入一家饭店时候说,听说这家饭店最近引入了互联网O2O战略,我们进去吃饭吧。也没有听说过,因为奔驰进入了O2O战略,我们去买奔驰车吧,这肯定是托儿。在公司内部其实应该忘掉这种概念词汇,因为这种概念会掩盖用户操作的细节。”

  6.“自恋”狂,背离“开放融合”大潮

  LED行业起伏跌宕,LED企业会衰败,第六大问题就是太“自恋”,因封闭、自我而造成内伤加重。传统企业经过多年发展,有产业上下游、有用户市场、又有行业地位,企业运行的惯性很大,很容易封闭搞“自恋”。但偏偏遇上“开放融合”的大潮流,对外竞争常常“难敌四手‘。尤其从互联网“3Q大战”开始,开放平台概念在中国开始落地开花。如今,“开放融合”已经不仅仅是互联网企业的标志,而且尤受传统产业巨头的青睐。以此为背景,构建“生态圈”成了企业巨头的终极梦想,对互联网“BAT”如此,对万科、恒大、ZARA、H&M等也如此。尤其是LED企业的跨界风潮,“开放”思维对行业影响日渐加深。

  但不同的LED企业,或受限于企业规模,或受限于目前行业发展的现状,难以真正实现“开放融合”。这些年,LED企业也推出了不少新举措,如对接电商、团购等平台,联动各种垂直平台,LED产业链并购举措,搞起异业联盟销售等,对业绩增长有不少帮助。但离“开放平台”相去甚远,企业之间竞争多于合作,行业之间的分包无从谈起。归根结底,“开放融合”并没有融进企业血液,也没有成为企业跨越式增长的新动力。也正如此,不少企业仍然在孤芳自赏,因为一点点业绩沾沾自喜。对于“开放”整合行业力量,“融合”带动跨界力量,对接社会化应用平台,这些企业还只能望洋兴叹。也正如此,这些企业越来越背离潮流,并逐渐被淘汰出主流市场。

  7.忽视“下半身”,内功不好又无标准

  LED企业,作为传统与新兴企业之间,“下半身”毅然重要。玩“变身”可以,推行“创新”也好,绝不能忽视企业“内功”建设,绝不能忽视立足行业的“标准”建设。搞“快闪”的结果,只会“闪了”自己。所谓的“下半身”,就是企业在行业整体运营的优势,在供应链、设计、生产、销售等方面的运营能力,在产品标准、品牌建设、生产流程等方面“内功”修炼。从目前情况,不少倒闭的LED企业,往往体现在品牌弱势,归根结底还是“内容”修炼不足。如广东的照明企业,没有看准终端消费需求被淘汰的趋势,企业生产改造迟迟不进行。而更有不少企业,则因为行业新标、环保问题而遭遇困境。这些都表明,即使在新形势下,企业也绝不能放弃优势所在,放弃在LED行业运营和品牌建设方面的“内功修炼”。而今年行业两极分化趋势表明,那些品牌强大的企业往往能够逆势上扬,如艾比森、三安光电、欧普照明等等,在残酷竞争中实现“强者愈强”。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