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糕虽大 食之不易
据悉,LED闪光灯发展至今也将近十年历史,目前市场格局基本为飞利浦(Philips Lumileds)、欧司朗、亿光电子、三星等四大厂商主导,其中分为两大阵营,分别是采用垂直结构的欧司朗、科锐、三星,以及采用倒装结构的PhilipsLumileds、日亚化学,随着手机市场的快速增长,台厂晶电、新世纪、光宝也纷纷抢进LED闪光灯的供应链。其中,亿光FlashLED产品在打入中国大陆智能手机供应链带动下,已在中国大陆抢下不少市占率。在近两年,国内封装大厂鸿利光电、晶科电子、晶能光电、瑞丰光电等企业也陆续推出LED闪光灯系列产品,包括“无封装”技术或硅衬底技术切入等创新型产品,以期在这个新兴市场分得一杯羹。
尽管如此,进入手机厂商的供应链对于国内LED封装企业来说依然困难重重。首先从最根本的技术上来说,LED闪光灯的技术要求高性能、高稳定性,同时要考虑与光学透镜的匹配,这些对开发都提出不少的要求。鸿利光电表示,“国内厂商的LED闪光灯与飞利浦等国际大厂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光通量和光斑上,还有提升的空间。”其次,从成本来看,飞利浦等厂家的技术成熟且具有一定的产能,而国内新推出的LED闪光灯产品的成本难以跟市面上这些已经成熟的产品相抗衡。还有从专利来说,相对于照明器件来说,LED闪光灯是高利润产品,国际大厂对这个细分市场的保护很严密,国产LED封装厂面对着层层专利壁垒。更不用说合作商的忠诚度和品牌影响力。
而且国内LED厂家起步稍晚,需要在长期可靠性、产品一致性、良率方面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跟已在LED闪光灯方面占有一定市场的亿光电子前期也一直在做产品的良率,降低成本,如果同行要跟着做Flash LED市场的话,由于进入时间比较晚,要想在制程的良率要达到一个好的程度,没那么简单。而且如果没有那么长时间的测试,良率会做不好,良率做不好的话成本就会很高,更没利润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