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是推动LED产业迅猛发展的强大驱动力,也是企业阔步登上世界舞台的底气和硬气。在国际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之下,LED行业只有不断研发出新技术,才能突破行业的瓶颈,才能保证行业得到长久发展。
回顾2016年,LED行业诸多技术取得了突破性发展。现OFweek半导体照明网小编综合盘点了全球各地的一些LED相关的新技术及新应用信息,期望大家能够从中吸取应用创意养分,以创造出更多优秀的产品。
业界首款动态主动式LED头灯
相较于汽车照明科技,机车一直没有太大突破,虽然BMW K1600GTL有主动转向技术,但复杂的构造也难以普及;不过随着LED技术的提升,有业者以简单且聪明的做法,让更多机车在无须大幅改装的前提下,就能拥有“车未转、灯先到”的能力,提升夜间过弯时的安全性。
来自美国的J.W.Speaker,长期专注在灯具的研发上,近期推出业界第一个动态主动式LED头灯,在轻薄短小的体积中,置入陀螺仪等感测元件,并以多组LED及透镜,能带来更大的照明角度,在重机过弯产生倾角时,能自动照亮弯道内侧,让骑士提前得知路况,夜间骑乘不再提心吊胆。
正因为这组头灯不需占用太多空间,所以能与各种车型整合,即使装在线条简单的美式重机上,也能完美融入而不显突兀;目前J.W.Speaker和老牌美式重机Victory合作,未来将会持续推广到更多车型上。
爱尔兰研究员设计金字塔形量子点LED
日前,爱尔兰廷德尔国家研究所(Tyndall National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采用可扩展且兼容于代工厂的微影技术工艺,设计出金字塔形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LED),可望为量子运算产生作用与状态相关联的纠缠光子。
项目负责人Emanuele Pelucchi博士表示,这项研究未来将可能用于量子计算的研究,以加速量子技术的应用。
二维材料结合制作“量子LED”
剑桥大学的研究者在《自然·通信》(Nature Communications)发文称,作为有光学活性的半导体,二硒化钨和二硫化钨可以用于制作量子光发生器。
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薄层提供了一个电子填充空穴的二维紧密受限区域。当电子移动到处于较低能级的空穴中时,能级差会产生一个光子。在英国研究者制作的量子LED中,电压推动电子通过器件并填充空穴,产生单光子。研究者们相信,这个完全电控的超薄平台将使量子通信中的片上单光子发射更接近现实。
这项研究表明二硒化钨可以作为电控量子发射器。然而研究者也表明二硫化钨是一种全新的可以全电控产生可见光波段单光子的量子发射器。
CSP LED结合量子点技术解决LED微缩技术瓶颈
现阶段小间距LED显示屏应用在室内100寸~150寸已经渐趋成熟。但以目前技术来说,PLCC的LED封装体的缩小尺寸极限约在0505(mm)。若想要进一步做到100寸以下的小间距LED显示屏,LED微缩就面临了成本与波长均一度的挑战。目前一般蓝光波长均匀性的量产水准是5~12nm,而小间距LED的波长均一度目标是3~4nm。另外,当LED封装体的尺寸持续缩小时,为了避免打线造成体积增加,红光LED需从垂直(Vertical)改成覆晶(flip chip)形式,成本甚至超过蓝光LED和绿光LED在小间距显示屏的成本总和达一倍之多。
LED磊晶大厂晶电(Epistar)突破限制的做法,便是结合CSP和量子点(QD)技术,透过量子点光转换,解决蓝绿光LED波长均匀性不佳,以及红光LED覆晶昂贵的问题。晶电的量子点小间距LED,封装体尺寸可做到0303甚至0202(mm),点距(pitch)达到0.5mm以下。以解析度的业界标准而言,这样的LED封装体,甚至可做到60寸以下的小显示器,可望大幅打开小间距LED显示屏的应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