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LED照明企业该如何应对“337调查”?

OFweek半导体照明网 中字

从商务部官网获悉,3月6日,美国Fraen Corporation公司依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规定向美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指控对美出口、在美进口或在美销售的LED照明设备及组件(Certain LED Lighting Devices and Components Thereof)侵犯其专利权,请求美国际贸易委员会发布普遍排除令和禁止令。

广州市浩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广州乐狐电子有限公司、广州彩熠灯光有限公司、广州炫熠灯光设备有限公司、广州飞星灯光设备有限公司、无锡市畅盛特种光源电器厂涉等6家中国企业为列名被诉企业。

    据OFweek半导体照明网小编了解到,美国对中国LED产品启动337调查并不是第一次。早在2008年就有6家中国大陆LED企业被起诉且其中4家被列入ITC“337调查”名单;2012被调查的中国LED照明企业上升为13家。

从整体上看,一直以来被诉企业多是珠三角等LED产业发达地区,且多为中小型企业。然而,中国LED企业在应对此类关乎整个产业的事件时,一般选择了采取了回避和冷漠的态度,积极应诉的并不多见。经研究总结发现,美国对华337调查有着简便性、歧视性、严厉性、广泛性和持续性等特点。

在实践当中,337调查也呈现出调查数量上升、专利侵权为主要诉由、涉案产业高技术化等趋势。由于中国的产业基础和知识产权实力相对薄弱,中国企业在对外出口时经常会面临知识产权壁垒,尤其是美国关税法337条款针对中国LED企业进行的调查及救济措施,让中国LED出口企业没少吃苦头。

美国“337调查”为何频繁地指向国内的LED企业?

中国LED行业相对美国、日本等国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却很快。据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照明电器行业整体销售额约为5800亿人民币,比2016年的5600亿人民币增长约3.6%,其中出口达到412亿美元,同比增长6.2%。虽然中国LED照明产业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变为平稳增长。但在一些国际厂商看来却是一种威胁,所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就成为别人专利侵权投诉的对象。

其实国外发起专利侵权案的真正目的不在于保护知识产权,而在于保护自己的市场份额。可以预见,随着国际市场及利益分配格局发生变化,欧美等发达国家利用知识产权保护手段对中国LED企业进军国际市场进行拦截的情况,将会越来越严重。

据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前后国内LED专利申请数量上已经超过了日、美、韩三国,2012年甚至高达10343项。中国LED照明产业专利虽多,但含金量不足,主要集中在外观等设计领域,核心专利占比非常小,因此国内LED照明企业的专利话语权很小。

历来LED上中游核心专利主要集中于飞利浦、欧司朗、日亚化学、丰田合成、科锐等国际巨头手中,他们一直将知识产权作为武器,通过布局严密的专利网将竞争对手排除在市场之外,从而获得垄断利润。

虽然很多专利侵权看似都是针对外延和芯片等上游领域,但是这也会影响到下游企业。比如,芯片供应商一旦发生纠纷,产品价格就会出现波动,甚至发生供货中断等现象,影响下游领域的正常生产。

那么面对越来越频繁的专利调查,国内LED企业该如何应对呢?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