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联网进入照明领域,“势不可挡”
物联网
“物联网”概念在2005年被正式提出,2009年中国提出“感知中国”,物联网进一步被提升了地位,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在中国,物联网的关注程度是在美国、欧盟、以及其他各国不可比拟的,自然物联网渗透到各行各业是必然的,而照明领域对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必然“势不可挡”。
物联网技术形同一种催化剂,推动了照明行业的加速转型升级,无论是室内的家居照明,还是室外的商业照明,均爆发性生长,所以总是有专业人士预计在哪一年物联网节点会达到多少个亿,其实在这个数量级别里面有一大份是由照明节点组成。试想,一个城市,除了建筑,路灯应该就是遍布广,最有规则性的,将每一个路灯看成一个“物”节点,将每个路灯两两连接,之间形成的网链则是覆盖住城市建筑的网罩,这就是意味着城市智慧发展,会是依赖于照明来实现。
所以在照明领域,灯就是一个“物”,再通过一个互联网通信技术,将其连接到一个虚拟的网络中,就是最简单的照明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实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照明升级究竟了给这个领域带来了什么?综合各个方面来分析,基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效益:
1、经济效益:省电又省钱。这一点尤其城市的路灯照明上尤其显著,道路照明是市政设施中主要的耗电设施,因此道路照明成为绿色节能和环保的重要突破口。每个照明节点基于物理网技术,在联网后其照明变成可以受控,如开关灯、调光等等,直接带来的就是节能率提升和照明源的寿命。
2、社会效益:提升城市的形象、美化居室环境,给人们提供更加安全和舒适的照明环境。早期路灯故障不能及时维护,城市中总会有一个角落没有光明,家居楼宇照明要么高亮要么全灭,如今物联网技术的引入,城市的户外照明故障能够及时被发现,家居能根据环境温度调节色调,根据人的活动情况调节光线。这一系列都是物联网技术带来的社会效益。
3、管理效益:路灯节点的网络接入,实现了海量数据的管理仅需要一台电脑,一把手机,整个城市的路灯管理水平因此提高了,管理工作人员从繁复的巡检工作中解放出来,降低了工作强度和经营管理成本。细到家庭,每个房间的照明都可以装在一把手机里面,轻松实现开灯、调光、调色等管理。
4、环保效益:物联网技术,是一种基于电能为能源的技术,其特点是低能耗,所以对城市电网无高频干扰,对市区环境无强电磁波污染,符合当今社会环保的发展趋势。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照明要求的不断提高,智能照明系统也在朝着结构多样化、应用扩大化的方向快速发展,照明领域对于物联网技术的引入需求是不可抵挡的。
二、物联网在照明领域的应用结构
“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在中国把物联网称之为“传感网”,所以传感器是物联网中重要的的角色之一。物联网里面主要的角色应该是传感器、终端、云。所以规规矩矩的物联网照明应用拓扑结构应当是如下图的层级分布,以云为中心,传感器和照明均连接到云服务中心,云中心是一个数据交互的平台,一个数据共享的平台。
然而现在找照明领域里面的物联网技术应用传感器可以说是极少的,大部分仅仅是做远程控制。也就是将传感器替换为可视化管理界面,这样“传感网”的概念的变化了,物的联网仅仅只是一个加了遥控的功能,没有将物联网的作用力最大化。
另外一种应用结构,相对来说是更大的迈开一步。在原有的照明源和可视化管理平台基础上增加了传感器,似乎也是完成了物联网的实现,但是其实依然是一个失败的结构,现在的照明行业领域,大部分的企业做法是将传感器信息显现在可视化管理平台,照明源依然是一个远程开关的设备,传感器和照明源可以说没有任何的联系。前文说过了,物联网是借助云平台数据共享的网络,而现在提及的结构,在照明领域仅仅是将传感器和照明源接入到云服务,没有真正地将彼此的数据应用最大化,这也就是应用结构拓扑实际现状,似乎已经很好地利用了物联网技术将物物连接,但是其实没有数据上的共享互通。
真正的物联网应用,结构是传感器、终端、可视化管理平台、云服务。甚至可以压缩为传感器、终端、云服务,因为可视化管理正常也是一个终端设备,如手机或者电脑。传感器的作用是将各种环境感知,作为照明管理的一个依据,如天黑了,灯需要亮了;人进来了,光线可以调亮;温度变冷了,光颜色可以变化为暖色调。在这个基础上,这些数据可以在手机或者电脑上记录分析。所以数据在图中的结构上,除了传感器是单向的,其他应当是双向的(当然传感器表面上是单向的,实际上它的另一个数据传输方向是在对环境的感知,如照明源的变化可以被传感器感知,这种数据传输是不会经过云的。),连接到云的各个数据信息可以被彼此相互利用,这才是星网应用结构利用的最大化,否则真谈不上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显然,当前照明领域对物联网的应用结构布局,一部分人理解错了,一部分理解正确了,但是在数据上利用是不足的,还没有利用物物之间的数据产生最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