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政府在智慧路灯杆建设方面的力度如何?
杨方勤: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广东省的力度很大。继今年5月份广东省政府出台《广东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要推进“一杆多用”试点,推广具有“一杆多用”功能的城市智慧灯杆以来,深圳、江门、惠州、珠海、梅州、中山、清远、东莞、湛江等市相继跟进出台具体落地政策,制定智慧灯杆实施流程。上海在“多杆合一”的推动上也做的亮眼。
七、各地出台了哪些智慧路灯杆产品标准与应用标准?
杨方勤:目前智慧路灯杆的产品标准很多地方陆续在出台,上海率先出台《上海市道路合杆整治技术导则》,深圳也出台了《深圳市多功能杆智能化系统技术与工程建设规范》,马上广东以及其他地方也会陆续推出。各个地方的产品标准基本上大同小异。到最后其实应用标准才是王道,谁先做应用标准,谁就能最先抢得市场,但是目前还没有出台一个应用标准。
中国照明学会目前正在着手制定应用标准,我也参与其中。这个应用标准要有代表性,需要行业中主流的企业参与进来才有意义,另外还要有用户参与,用户没在里面的话,意味着这个事情用户不知道,你做的东西用户就不一定会买单。企业最终是要满足用户需求的,用户认定这个应用标准,他就按照这个应用标准来招标,企业才有机会。
八、今年以来,智慧路灯杆产业发生了什么转变?
邱永红:从去年上半年开始,照明行业开始结合智慧路灯杆这块儿,从行业的角度上开始发力了,这个转变我觉得是非常大的,而且这个转变确实有利于市场的发展。
第二个是政府需求上发生了比较大的转变。以前是企业向政府推荐建设智慧路灯杆试点,那么现在是政府有比较明确的需求,政府自己来定义标准,企业根据政府出资的体量进行项目配置。
九、影响智慧路灯杆大范围推广的问题有哪些?
尹椿荣:第一没有标准,没有规范。第二,用户缺少目标和方向。
曾令敬:智慧路灯杆的盈利模式不清晰和单杆成本过高是目前面临的难题。
刘毅:智慧路灯杆批量推广的商业模式是目前待解决的问题。华体在实际项目用过了几种商业模式。第一种就是政府直接购买,直接使用。第二种就是政府买灯,智慧的这部分我们做一些投资运用。诉求就是,政府可能只想换灯,对智慧有感觉,但是不知道这个东西怎么用,能产生什么价值,以及规划怎么来做都比较模糊,但是政府也同意企业来投入以及运营。还有一种更激进的模式,就是企业全部来投,就是连照明也来投,现在也在做这种尝试。总之什么模式都有,但是还没有一个值得推广复制的模式。
另外,如何打破利益格局是最大的问题。这个比技术的、商业模式问题都还要复杂。
十、将来的智慧路灯杆产业会如何发展?
刘毅:从技术的角度来讲,智慧路灯杆产业是在不断发展的,从最早期的硬件的集成到平台的集成,再到后面前端的边缘计算的集成,再逐渐加入了更多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其实都是在不断地发展。我一直感觉智慧路灯杆行业越做越像手机行业了。这个手机上面有屏,有摄像头,有广播,有各种其他的东西,而且上面关键是还有各种APP,这个在未来还有待开发。能开发出什么新的应用功能,这部分就百花齐放了。
智慧路灯杆越往下发展,智慧网关的作用会越来越凸显,可以解决安全、管理、物联联动的问题。以后大批的应用一定要用网关来解决,现在是试点,这个问题不是很突出。但是量大了以后,全部靠云端来处理,其实就不现实了。
杨方勤:我认为智慧路灯杆肯定是个发展趋势。将来更多的还是服务。此外,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发展,智慧路灯杆还会衍生出各种各样的智慧应用。
产业链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照明的灯头在里面占的比重会慢慢变低,一两百瓦的灯头可能就几百块钱,但是一个摄像头,特别是特殊应用摄像头,将来有人脸识别功能的会是一两万甚至更多的价钱,所以权重会发生改变。但是对于照明行业来说,其实还是会迎来很大的机遇。
如今,智慧路灯杆正处于产业发展的风口,前路依旧困难重重。如何在这个市场上掘金,仍然需要深思熟虑。
(作者:王大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