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价格战 理性应对
价格战在各行各业都是无法规避的一道坎,LED行业当然也不例外。尤其是现在LED企业遍地开花,竞争加剧,行业格局发生了变化,从供不应求转向供大于求,产业集中度趋于分散。在此背景下,LED企业不约而同地采取了较为激进的价格策略。
今年4月份,台湾知名LED封装厂亿光电子率先在大陆市场推出了19元以下的5W全周光LED球泡灯,同时也有消息称,飞利浦、雷士等巨头也会在今年晚些时候大幅度下调LED产品价格。一时间,LED价格战硝烟四起,再度被行业所热议。
但是大打价格战必然会削弱企业利润和致使企业形象受损,包括产品质量、配套服务等一些产品和品牌价值都会受影响。而像欧普、飞利浦等在照明行业已经颇有影响力的品牌对价格战是非常谨慎。像很多高端知名品牌并没有过度地去参与价格竞争。
但是,低端LED领域汹涌的价格混战,多少还是会有点蔓延到中高端领域。深圳一位从事中高端LED灯管制造的负责人向记者抱怨低价LED产品抢走了他们的客源,他们用价格优势吸走许多客户。
价格战需“能攻善守”
从深的层面上分析来说,LED价格体系混乱的症结恰恰在于其发展不平衡所致,结构性产能过剩逼迫LED大幅降价消化库存。在这种不成熟的竞争环境下,LED企业很容易走向极端。
为了争夺市场占有率,挤压竞争对手的生存空间,一些LED企业通过调整价格和降低成交条件,鼓励客户以较低价格购买本方产品,甚至采用超越商业伦理和法律底线的暗战手段。而这种不理性的行为容易在行业内掀起“涟漪效应”,引发其它企业纷纷效仿。
“从市场普及的角度来说,价格战使得LED照明产品的价格大幅下降,某种程度上推动了LED照明市场的发展和LED照明的普及。但无序的价格混战往往伴随着许多危险的副作用。像许多企业并不是依靠技术创新和规模效益促成产品成本降低,而是通过牺牲品质换取降价空间。
这种缺乏商业伦理的竞争,自身孕育着风险,当市场需求的增长低于预期,加上本身对成本的控制力弱,品质危机则面临显性化。
LED质量门频发惹人忧
2013年被业内认为是LED照明产业迎来爆发性增长的一年,从年初开始的火热市场将LED照明搅热在了舌尖上,这个炙热发烫的产业让无数追随者体验到了烫手、发汗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