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人制度 控制权之争
合伙人制度是阿里巴巴上市过程中马云最纠结的一环,也正因此,阿里放弃了上市地点的第一选择——香港。
在杭州城西区块,有一个叫做湖畔花园的高档小区,兴建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当时一度是杭州最奢华的楼盘。直到现在,小区的老居民还津津乐道于马云曾是自己的邻居。1999年,马云带领“18罗汉”在湖畔花园的家中筹资50万开始创业,而现在湖畔花园小区的名字则出现在阿里巴巴的招股书、甚至阿里巴巴的制度规章当中,这些都因为马云将自己创立的合伙人制度命名为——湖畔合伙人制度。
对公司的控制权是马云一直很在乎的事。2005年雅虎持有40%股份之后,马云多次试图赎回阿里股权,但均遭拒绝。最终在软银以及国内资本的帮助下,阿里收回了雅虎手中将近一半的股份,而强势的马云还要求各家股东将大部分投票权授予马云以及阿里高管团队,以保证管理层对公司的控制。为了将这种形式从制度上确定下来,马云推出了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
毫无疑问,合伙人制度是阿里巴巴上市过程中马云最纠结的一环,也正因此,阿里放弃了上市地点的第一选择——香港。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简单点说就是马云希望通过合伙人制度,保证公司创始人及高管团队对阿里巴巴的绝对控制,这与港交所的同股同权、大小股东一视同仁的原则相违背。
按照阿里巴巴最新的招股书,目前公司共有30位合伙人,其中马云和蔡崇信为永久合伙人,合伙人拥有推荐提名董事会成员的权利。目前,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共有四人:阿里巴巴的马云和蔡崇信、日本软银的孙正义以及代表雅虎的杰奎琳·雷瑟斯。根据招股书,在上市之后,阿里巴巴董事会将扩充至11人,其中马云、蔡崇信、陆兆禧和张勇四人作为执行董事进入董事会,阿里最终将在董事会当中拥有6个席位,拥有绝对控制权。
按照合伙人制度,阿里巴巴将呈现出马云心目中理想的上市公司自上而下的治理结构:马云、蔡崇信—阿里巴巴合伙人团队—董事会—股东大会。实际上,在美国该种“以小控大”的双重股权结构设置常见于科技类公司,像谷歌及Facebook均采用类似的治理结构,原因是公司创业初期进入的新股东,摊薄了公司创始人的持股量,但公司创始人希望增加投票权以确保在董事会的决策地位。
关键词:信义
兄弟情、绝配不再有 信义之争
2000年,在雷士品牌销售额不断上升的时候,吴长江决定开专卖店。当年7月,雷士公司的一家经销商在沈阳设立了第一家雷士照明品牌门店。资料显示,一年以后,雷士照明的专卖店增加到十几家。
在得到经销商反馈挂雷士牌子的店比不挂雷士牌子的店销量更好之后,更多的经销商加入了开设专卖店的行列之中。雷士照明也成为我国最早通过品牌门店推销和销售产品的照明公司之一。
吴长江表示,很多经销商都是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后来,“兄弟”成为吴长江用来称呼与其一起打造雷士照明的人。
雷士照明高级副总裁兼国内事业部总经理殷慷曾称,吴长江的分享精神,促使经销商们愿意为他卖命。 在管理上,雷士照明会派雇员到经销商处,担任主要管理职务,协助管理经销商的运营和销售活动。这些雇员的工资由雷士照明支付,其还能起到监察和监督经销商日常经营和管理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能协调雷士照明和经销商之间的关系。这被业内认为是雷士照明管理渠道的一种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