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价格战“能否转变为”价值战“?
从2012年开始LED企业就深陷价格战之中。时至今日,价格战让许多企业不堪其扰,也让一些企业乐此不疲,”冰点价“、”价格屠夫“已成为价格战的标签关键词。
此前有媒体分析到,LED照明是一个烧钱的行业,像球泡灯、日光管、吸顶灯等基础照明盈利都有限。且不说设备、研发这类巨大的投入,光是一年的渠道开拓维护费、广告费,员工工资等,都是一笔不少的花费。此外,利润低也是厂家不赚钱的原因之一,都说LED产品贵,但厂家却觉得这已经是底线了,因为,售价根本不比成本高多少。普通的光源类产品出厂利润20%到30%是正常。但由于同类厂家众多,有时候企业不得不降价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导致LED光源产品价格的一降再降,利润也越来越低。加之LED产品更新速度快,库存囤积又多,这个时候还需要打折、有买有赠等方式来增进销量。
但是即使是不赚钱甚至亏本,在”价格战“这条路上还是有很多企业趋之若鹜,除去一部分是随波逐流不得已而为之,我们会发现,还有一些企业很”热衷“价格战?其中有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洗牌,用这种方式让弱者出局,这是不少有底气大企业的惯用手法。
说到这一点,相信有人会想到勤上光电,勤上光电自从经历人事大地震后,产品价格可谓”飞流直下三千尺“,一只T8灯管只卖14元的售价让人大跌眼镜,起初有人怀疑这是勤上在甩货跑路,后来其一系列中标、募资等动作让众人顿时明白了,这是一场炒作,更是一场”价格战“,也是一次对行业的洗牌。今年LED照明行业最大的跑路--巨亮光电不正是被”价格战“打垮的企业吗?
除了勤上光电外,我们熟悉的大打价格战的知名品牌还有佛山照明、木林森等等,佛山照明3W球泡灯价格低至5.5元,木林森同规格产品业与之相当,都属于白菜价。不过,”价格屠夫“不是谁都能当的,第一要件就是企业有资金实力或者募资的实力,才能经得起赔本的买卖。
诚然,价格战是最老套的营销手法,却也是最见效的促销良方,为了占据LED照明市场,这样的”圈地运作“在所难免,也是市场发展的自然规律,但这都是以损失企业利润为前提的,这样的企业和做法能不能走到最后,还有待时间和市场的考验。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最后能够生存下来并取得发展的企业一定是有思路、有产品、有技术、有渠道、有品牌、有资金等综合性优势的企业。企业唯有占据综合优势才可能赢得社会的认同,才能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而综合优势的确立非一日之功,但前提是:“先活着”。
七、LED照明产品何时对黑榜说“拜拜”?
临近年末,广州、江苏以及浙江质量技术监督局接连公布近期对LED照明产品监督抽查结果。
据不完全统计,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共抽查了35家企业生产的38批次产品,经检验,有11家企业生产的12批次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2014年广东省普通照明用自镇流荧光灯产品质量专项监督抽查结果,抽查了佛山、惠州、中山和江门等4个地市区27家企业生产的普通照明用自镇流荧光灯产品29批次,检验不合格8批次,不合格产品发现率为27.6%。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共抽查光源及灯具产品36批次,1批次不合格。成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布2014年三季度LED灯具、节能灯、浴霸商品质量抽检结果,11批次灯具被曝不合格。
质检结果每一次公布都能引起业内外以及广大媒体的关注。虽然今年被查出的企业大都属于中小企业,规模不算大。但每次抽检都从侧面反映出了整个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市场竞争混乱、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很多小企业鱼目混杂且常常抱着以次充好的侥幸心理试图“蒙混过关”,再加上国家标准的缺失、检测认证体系不完善等等一系列诟病,都严重影响了行业的整体发展。
LED的诸多特性与传统光源和灯具不同,使得其在检测方法和评价标准上也差别很大,而标准检测认证体系建设工作的滞后,都使得各厂家产品光源、灯具组件存在较大差异化,相互之间不能兼容,影响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会损耗消费者的信心。
LED照明产品的质量问题关乎到消费者自身的安全问题,但是LED照明产品频上质检黑榜,消费者的信任何处安放,企业又拿什么来征服消费者?